高旭
姓名:高旭
职称:教授
研究领域:淮南子学、道家思想史、淮河文化、楚文化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
联系邮箱:Muzhuangxin2023@163.com
个人简介: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,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教学督导组组长,硕士生导师,淮南子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,安徽省《淮南子》研究会副会长,淮南市宣传系统“文化名家”(首批),淮南市政协委员,淮南成语典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,淮南师范学院淮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,安徽理工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(第三批)。主要从事淮南子学、道家思想史、淮河文化、楚文化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10项,出版学术专著3部,发表学术理论文章200余篇,其中数十篇被人民网、光明网、中国社会科学网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官网、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哲学》、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、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《历史学报》《三农问题研究》以及《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》《孙子兵学年鉴》等全文或摘要转载。此外,在《安徽日报》《淮南日报》《淮河早报》刊发文化随笔50余篇,先后为淮南市社会各界作“淮南子文化”学术讲座40余场。
论文著作:
[1]《道治天下——<淮南子>思想史论》(上下册),55万字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8年6月。
[2]《大道鸿烈——<淮南子>汉代黄老新“道治”思想研究》,58万字,入选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“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”(2019年,第二十一批),巴蜀书社,2020年11月。
[3]《大河明珠——<淮南子>与淮河文化研究》,25万字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21年10月。
[4]《论<淮南子>对秦王朝的政治省思》(3000字),《曾国藩与<淮南子>》(2300字),《以儒补道 修身治国——<淮南子>“圣人养心莫善于诚”的黄老意蕴》(2800字),刊发于《光明日报》2013年3月4日第16版国学,2017年8月5日第11版国学,2020年5月2日第7版国学。
[5]《<淮南子>“养心”说谫论》(1200字),《<淮南子>的历史价值》(1200字),《<淮南子>视“形”为生命之“舍”》(3000字),《<淮南子>气论及其黄老治国意蕴》(2600字),《<淮南子>纳谏之道及黄老治国意义》(2400字),《<淮南子>“养神”之道》(2800字),《<淮南子>视野中的“大丈夫”》(2300字),《<淮南子>“闭四关,止五遁”的修道意涵》(2480字),《<淮南子>“平意清神”的黄老道学诠解》(2210字),《因顺自然:<淮南子>道家内圣外王之学》(2350字),《<淮南子>“太上之道”诠义》(3037字),刊发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5年11月3日第2版哲学,2017年1月10日第2版哲学,2018年2月13日第2版哲学,2018年9月18日第2版哲学,2019年6月25日第2版哲学,2019年9月17日第2版哲学,2019年10月22日第2版哲学,2019年12月31日第2版哲学,2020年4月7日第2版哲学,2020年6月9日第2版哲学,2020年10月27日第2版哲学,其中3篇转载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(2018年2月13日、2019年6月25日、2019年12月31日学坛新论)。
[6]《<瓦尔登湖>与<淮南子>》(1600字),《汉学家安乐哲与<淮南子>》(2215字),刊发于《中华读书报》2020年10月21日第18版国际文化,2020年12月16日第17版“国际文化”。
[7]《论<淮南子>之“游”》,《江汉大学学报(人文版))》2012(4),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哲学》2012(11)。
[8]《<淮南子>论“技”及其道家精神旨趣》,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2015(9),cssci,北核。
[9]《<淮南子>论“奢靡”及其黄老意涵》,《东北师大学报(哲社版)》2016(2),cssci,北核。
[10]《日本学界的<淮南子>研究述略》,《国际汉学》2019(3),cssci。
[11]《<淮南子>与<管子>林业思想同异论》,《世界林业研究》2015(6),cscd,北核。
[12]《论<淮南子>之“学”》,《理论月刊》2013(6),cssci扩,北核。
[13]《论<淮南子>之“水”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2013(11),cssci扩,北核。
[14]《<淮南子>为“淮南黄老道家”新论》,《广西社会科学》2018(1),cssci扩,北核;转载于《新华文摘》2018(12)论点摘编。
[15]《<淮南子>道家生命哲学论纲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(人文版)》2016(4),cssci扩,北核。
[16]《论<淮南子>著述意图、文本结构、思想体系及其政治理想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(人文版)》2017(5),北核;转载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8(4)重点栏目·学术史视阈下的历史阐释。
[17]《<淮南子>与<管子>农业生态观之比较》,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2013(4),cssci扩;转载于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《历史学报》2013(6),《三农问题研究》2013(5)。
[18]《<淮南子>对秦穆公的汉代叙事及阐释》,《西安财经学院学报》2016(1),cssci扩;转载于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6(2)学术卡片。
[19]《<淮南子>论“商鞅”及对秦政的汉代黄老治道省察》,《西安财经学院学报》2017(3),cssci扩;转载于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7(5)学术卡片。
[20]《两千年“淮南子学史”纲要》,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2017(3),cssci扩;《新华文摘》2017年第20期篇目辑览·历史。
[21]《<淮南子>的“修道”意涵及其黄老精神》,《中国道教》2019(3),北核。
[22]《<淮南子>“道论”新探》,《老子学刊》,2023年,总第二十辑,CSSCI集刊。
研究项目:
[1]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《淮南子》道家性命哲学研究(项目编号:23BZX024),20万,二类,国家级,主持,在研。
[2]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:《淮南子》与法家思想研究(项目编号:2011sk142),0.3万,四类,省级,主持,已结项。
[3]2011年安徽省社科联项目:《淮南子》与《庄子》生命哲学比较研究(项目编号:A2011014),0.2万,五类,省级,主持,已结项。
[4]2015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:《淮南子》与汉代黄老思想之嬗变研究(项目编号:SK2015A326),2万,三类,省级,主持,已结项。
[5]2016年安徽省哲学社会规划一般项目:《淮南子》中儒家政治哲学及其儒学史意义研究(项目编号:AHSKY2016D122),2万,三类,省级,主持,已结项(鉴定等级:免于鉴定),证书号:2020225。
[6]2018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:《淮南子》黄老思想义涵及历史价值研究(项目编号:gxyqZD2018035),6万,三类,省级,主持,已结项。
[7]2020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:《淮南子》道家性命哲学研究(项目编号:SK2020ZD19),5万,三类,省级,主持,在研。
[8]2022年度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:《淮南子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(项目编号:GXXT-2022-097),100万,三类,省级,主持,在研。
[9]2011年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项目:精彩一课(项目编号:2011SZKJSGC1—9),0.6万,四类,省级,主持,已结项。
[10]2020年安徽省“三全育人”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(I)—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研究重点项目”:安徽优秀地域文化“淮南子文化”有效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(项目编号:sztsjh-2020-3-19),8万,二类,省级,主持,已结项。
[11]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:“中国武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”(项目编号:24BTY105),第一参加者。
[12]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:“中国文化‘走出去’背景下《淮南子》翻译问题研究”(项目编号:22YJA740007),第三参加者。
荣誉获奖:
[1]《道治天下——〈淮南子〉思想史论》, 2016~2019年淮南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“十个一工程”奖(优秀社科著作)。
[2]《大道鸿烈——〈淮南子〉汉代黄老新“道治”思想研究》,荣获2019~2020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,2023年第一届煤炭行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著作)二等奖,2023年淮南市宣传文化系统“文化名家”优秀作品评选一等奖,首届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(2019~2020)。
[3]《大河明珠——〈淮南子〉与淮河文化研究》,荣获2024年第二届煤炭行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(著作)三等奖。
[4]《论〈淮南子〉对秦王朝的政治省思》,荣获2010~2013淮南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“十个一工程”奖(理论文章)。
[5]《论〈淮南子〉林业思想及其生态意蕴》,荣获2016年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。
[6]《论茅盾的〈淮南子〉研究及学术史意义》,荣获2019年安徽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。
[7]《〈淮南子〉道论新探——以〈原道〉为中心》,荣获2022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征文二等奖。
[8]《中国道家的汉代黄老新形态——〈淮南子〉为“淮南黄老道家”新论》,荣获201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“三项课题”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[9]《明道务治:〈淮南子〉“论道”逻辑及其黄老经世精神》,荣获2019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“三项课题”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[10]《论〈淮南子〉之“奇”——兼谈〈淮南子〉为“淮南黄老道家”说》,荣获2015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“三项课题”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[11]《中国古代学派史上的绝代奇峰——淮南王刘安与汉代“淮南学派”综论》,荣获2016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“三项课题”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[12]《日本学界的〈淮南子〉研究述略》,荣获2017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“三项课题”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[13]《秦王朝为何“二世而斩”? ——〈淮南子〉对“二世暴政”的历史批判与黄老审思》,荣获2021年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“三项课题”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[14]《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助推淮南城市发展——安徽优秀地域文化“淮南子文化”传承创新研究四题》,荣获2021年安徽文化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。
[15]《“淮楚文化”三议》,荣获2025年第五届徽文化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。
[16]荣获2015年第四届长三角(上海浙江江苏安徽)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。
[17]荣获2013年安徽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。
[18]荣获2013年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。
[19]荣获2015年安徽理工大学统战成员“同心奉献”讲课比赛一等奖。
[20]荣获2010年~2016年淮南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城联盟“优秀教学贡献奖”。
[21]荣获2018年安徽省社科普及“先进个人”。
[22]荣获2015年安徽理工大学第三届青年岗位能手。
[23]荣获2021年安徽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[24]荣获2024年安徽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。
[25]荣获2025年安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。
上一条:韩剑尘
下一条:孙功